交際是容易的,如果有充裕的時間來設計,來斡旋,不難達到交際的目的。 口才也不是難事,如果有充裕的時間作準備,從容地去表達,不難顯示你的口才。 難的是突如其來的交際,又需要即興的口才,也就是交際與口才不期而遇,就好像兩個行走的人撞了個滿懷,還要辦個正經事一樣。這就要看你的真本事了。 西方有個成語,叫“樓梯上的外交家”,說的是那些辦外交的,正式談判時有說不周全的地方,待談判完畢,下樓梯時突然腦子一亮,后悔不迭:唉,倘若當時我說上這么一句,不是把他駁倒了嗎?人際交往上,也有這樣的情形。你和某人有點糾葛,若對方還是個講理的人,而你在最應當講理的時際,沒有講出自己的理,其后悔的程度,一點不亞于樓梯上的外交家。 只有反應敏捷的人,才能對付這種突如其來的交際。這種本事,可稱之為捷智。 據說古代的名士,大都有這種本事。比如《世說新語》上記載,鐘會去看望稽康,稽問何所見而來,鐘答有所見而來;要走了,稽又問何所見而去,鐘答有所見而去。人們總是說,這是魏晉人士的才智和風度。近代的例子,似乎可以舉魯迅和胡適,大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某次魯回北平見了胡,胡問為何卷土重來,魯當即答道馬上卷土重去。 要叫我說,這不能叫捷智,恰恰說明智不捷。一則都是簡短的問答,沒有說到什么實質性的內容。再則,回答者都是順著提問者的思路走的,沒有什么新意。真正的捷智,其思維應當是逆向的,你說這個,我偏要回答那個,入情入理而又噎得你喘不過氣來。還是從《世說新語》上舉個例子吧。王大尉見了一位叫眉子的人問道:“你叔叔是位名士,為何不和我互相推重?”眉子當即答道:“何有名士,終日妄語!”是說名士應有的品質,也是對對方的不軟不硬的回答。 捷智是一種聰明,更是一種品質,只有那些心地坦蕩的人,加上原有的聰明,才會有這種效果。若品質不好,還有這種聰明,那就另有說辭了。 韓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