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理論源于實踐,又能動地服務實踐,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小平同志在指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實踐,注重群眾的經(jīng)驗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審閱十四大報告稿時,小平指出,『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報告中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領導的范圍內,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鉆出什么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要寫得合乎實際!弧啊多囆∑疥P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專題摘編》第二十一頁”可以說,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億萬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孕育了與時俱進的鄧小平理論,孕育了鄧小平卓越的領導思想。 然而,當前有的領導同志,還是習慣于照抄照搬,發(fā)號施令,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憑主觀想象實施領導;有的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一個人說了算,自命不凡,習慣于聽匯報·作指示·發(fā)號令,把群眾當成阿斗,把自己當成諸葛亮;對不同意見特別是反對自己的意見,有的不聽不納,有的佯裝聽取但事后束之高閣,有的不但不納反而伺機報復。這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血肉聯(lián)系和魚水關系,阻礙了黨的工作和事業(yè)的發(fā)展。 能否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不單單是個主觀主義·工作作風問題,而是一個立場·觀點問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的主體·時代的主人·發(fā)展的動力。離開了人民群眾,寸步難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堅定不移地像小平同志那樣,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用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才能夠抓住良好的歷史發(fā)展機遇,堅定從容地應對時代的挑戰(zhàn),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李衍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