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多哈12月3日電題:亞運超過奧運
記者楊明亞運超過奧運,這可不是瞎說,當然,這里指的不是競技水平,而是指運動會的規(guī)模和選手參賽人數。請看:雅典奧運會一共設了28個大項,而多哈亞運會設了39個大項,后者的金牌數量也大大超過前者。另外,從人數上看,奧運會運動員人數1萬左右,亞運會選手人數超過1萬。所以,從規(guī)模和人數上,似乎可以說,亞運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運動會。奧運會相對比亞運會規(guī)模小,主要是由于國際奧委會制訂了為奧運“瘦身”的計劃。國際奧委會天天為限制奧運會的規(guī)模和人數發(fā)愁;相反,亞運會卻并不怕“胖”,把許多進不了奧運會,但受大眾喜歡的精彩體育項目收容進來,其中包括武術、健美、臺球、保齡球、國際象棋、高爾夫球、壁球、橄欖球等。這些“非奧”項目的金牌總數相當可觀,一方面,為多數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選手提供了奪牌機會,一方面,也促進了這些體育項目的普及和開展。起源于希臘的現(xiàn)代奧運會有著100多年的歷史,有些早年間設立的項目,目前的確有些過時,已經不太招大眾喜歡,但是,開除誰誰都有意見,這讓國際奧委會很頭疼。前些年,跆拳道、鐵人三項、沙灘排球等項目勉強擠進去了,但許多普及度高、觀賞性強的項目卻還是無緣進入奧運會。亞洲是世界最大的洲,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亞運會的規(guī)模超過泛美運動會、全非運動會、英聯(lián)邦運動會等國際大型運動會,自然更無可厚非。仔細看看亞運會上的“非奧項目”,多數運動都是大眾喜愛參與的群眾體育,這些項目在觀賞性、普及面方面遠遠超過了奧運會上的某些項目。雖然跆拳道、武術、卡巴迪、藤球等屬于東方體育項目,但高爾夫、橄欖球、壁球、臺球等卻是西方更流行的運動。從設項角度看,亞運會的視角似乎更寬、更廣,群眾參與性也更強。亞運會沒有克隆奧運會,這對亞洲體育是件好事。競技體育雖然以“更快、更高、更強”為追求目標,但它的終極目的卻是促進大眾體育開展、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僅僅養(yǎng)一些能在奧運會上奪牌的精英,忽略了大眾健身運動的普及和開展,就是對體育的誤讀,沒有體現(xiàn)真正的體育精神。按照習慣,我們更愿意關注奧運項目和奪牌的中國選手,但是,不要忘了,那些“非奧”項目才是咱亞運會的“獨門特色”,是區(qū)別奧運和亞運的真正“看點”。中國的競技體育以往是以奧運項目為軸心,所以,除武術外,我們在多數亞運“非奧”項目上水平比較落后。但是,從落后者的角度去審視,會使我們對體育的含義產生新的解讀和聯(lián)想。亞運會今后是否也會“瘦身”?很有可能。奧運會成為搶手的“香餑餑”是因為可以實現(xiàn)雙贏,而通過亞運會賺錢,似乎還不太容易,但不管怎樣,保留亞洲特色,才值得舉辦亞運會,這應該沒有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