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偌大影院所有的燈關掉,讓我們沉醉在《英雄》美麗的世界里,夢便開始了。
如果說《紅高粱》是張藝謀惟美主義的開始,那么,《英雄》則將其特點發(fā)揮到極致。
鏡頭,獨特的張式風格:經(jīng)典、精美絕倫。雖說有些武打場面或多或少有些夸張和粉
飾,卻瑕不掩瑜。
飛流直瀉的瀑布旁,一對綠衣飄飄的男女,梁朝偉、張曼玉到位的拔劍POSE……正如張藝謀所期望的,如此場面讓人幾年難以忘懷。
一切都快餐化的今天,有人能如此專注地做自己的東西,不多矣。
《英雄》并非主題空洞,而是畫面太搶眼。仔細揣摩,也并不難懂。
一部經(jīng)商業(yè)造勢后的藝術作品將200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攪翻了天,取得不俗票房,走出“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重新喚回人們對國產(chǎn)影片巨大的關注和熱情,從這點看,《英雄》無疑是成功的。
或許,你耿耿于懷她《羅生門》的敘事結構;或許,你挑剔她隱隱約約有《臥虎藏龍》的影子。這都無所謂。關鍵的是,在今后國產(chǎn)影片的商業(yè)運作及鏡頭語言等的處理上,你將更多的看到《英雄》的影子。
這就夠了。
誰說,這是進口大片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