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音樂家·心靈的姿勢
湯世杰
來源:南方日報
2002-11-21
|
|
|
如今在街上隨便走走,看見幾個街頭音樂家,已是常事。那天傍晚,我就看見一個,很年輕,20多歲,站在一個街心花園旁演奏著。黃昏的光影如同世事,看不真切,一個自制的、架子鼓模樣的東西擋著他,上面擺掛著幾樣樂器:二胡,口琴,小提琴,吉它,甚至有一個葫蘆笙,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背囊什么的,像個貨攤。
他正拉著小提琴,雙眼微閉,長發(fā)飄飄,琴聲卻一般,在我這個稍微懂點音樂的人聽來,好像沒經(jīng)過什么專業(yè)訓練。吸引我的是他拉琴的姿勢,微微前傾的身子,隨著樂聲,輕輕地搖、擺,很陶醉,也很瀟灑,至少我覺得,他盡力讓自己的演奏姿勢顯得優(yōu)雅些。不停地,他用各種樂器演奏不同的樂曲。不管用什么樂器,奏什么曲子,他總是極力保持那種優(yōu)雅的姿勢,就像一個真正的音樂家,在音樂廳里,面對著上千名聽眾。每奏完一支曲子,便響起零零落落的掌聲,他依然微笑著,用一個鞠躬,感謝他的聽眾———就像在舞臺上謝幕。
架子鼓前的地上,放著一個不大的藤笸籮,我看到,里面有過路行人給他的一點兒零錢。一支曲子奏完,總有人走上前去,放進去一點錢,或多或少。就這樣,我看見了許多“施舍者”的姿勢———
一個老太太,牽著一個小姑娘,已在那里駐足傾聽良久。年輕人奏完一支曲子后,老太太拿出一點錢,遞給小姑娘,小姑娘慢慢走到那個小笸籮跟前,把錢小心地放了進去,那樣子,像是奉獻給上帝。
一個中年人從遠處走過來,邊走邊聽著那個年輕人的演奏,頭還跟著節(jié)奏搖動著;眼看就走過去了,卻突然轉(zhuǎn)身,掏出幾個硬幣,舉手想扔過去,隨后又改了主意,徑直走到那個小笸籮跟前,把幾個硬幣,像撒種那樣地撒進了那個小笸籮……
一個紳士模樣的人,走到那個街頭演奏家跟前,對他說了幾句什么,年輕的演奏家點了點頭,微笑著,分別用小提琴、吉它、二胡和葫蘆笙演奏了四支曲子。
這時,我想,該那個紳士模樣的人付錢了————他分明點了四支曲子,不料他轉(zhuǎn)過身,臉上掛著不屑的笑,器宇軒昂地,沒事兒人似地揚長而去。
年輕的演奏家臉上僵了一下,卻顧不上向那個紳士看上一眼,拿起口琴,吹了起來,姿勢依然優(yōu)雅。這回他不是站在原處不動,而是走到架子鼓前面來了———原來,膝蓋以下,他的兩條腿都是木頭的。黃昏的光影如同世事,恍恍惚惚,但我清楚地看見,他吹口琴的姿勢,依然非常優(yōu)雅,雙眼微閉,長發(fā)飄飄,琴聲也更悠揚起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