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歡呼羅大佑,只緣浮躁又重來
劉凈植 楊文杰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2-10-22
|
演唱會后轉(zhuǎn)向幕后 48歲難寫《童年》
■羅大佑圍爐音樂晚會演唱曲目
■走進新時代 ■東風 ■童年 ■鹿港小鎮(zhèn) ■之乎者也 ■光陰的故事 ■大地的孩子 ■戀曲1980 ■你的樣子 ■追夢人 ■戀曲1990 ■穿過你的黑發(fā)的我的手 ■是否 ■彈唱詞 ■飛車 ■傳說 ■野百合也有春天 ■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戀曲2000 ■閃亮的日子 ■思念 ■天雨 ■上海之夜(樂隊) ■東方之珠 ■海上花(合唱) ■明天會更好(合唱) ■滾滾紅塵(對唱) ■嘉賓曲目:船歌、橄欖樹、九月的高跟鞋 現(xiàn)場
直擊
新年前夜與知己圍爐守歲的場面無疑是溫馨的,一直深信在北京多有知己的著名音樂人羅大佑,在將于12月31日晚舉辦的演唱會中強調(diào)“圍爐”二字,顯然對北京歌迷有一份與朋友傾談的親切感。
昨日的發(fā)布會一開始,音樂工廠的北京代表萬軍介紹了羅大佑近期的工作,并表示完成這場演唱會后羅大佑將主要轉(zhuǎn)向幕后工作。善于表達的羅大佑再次面對媒體談起他眼中的北京——他于今年待了近半年之久的北京:“北京現(xiàn)在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地,正處在發(fā)展、改變最快的階段。我把音樂重心放在北京是對的,音樂是另一種力量,重要的是記錄下北京往上走的發(fā)展過程,記錄北京在歷史上走過的痕跡。2010年后的北京肯定會是和現(xiàn)在不一樣的另一個樣子。在歷史這條船上,我很榮幸和大家共同度過這個充滿了激蕩、熱情、興奮的旅程!
面對這位在華語樂壇上具有精神領袖地位的重量級人物,記者們自然不能輕易放棄采訪機會,于是提問的方式便迅速兩極分化起來,五花八門的問題自然難不倒自稱“行走江湖二十年”的羅大佑。一臉笑嘻嘻的他越答越輕松,他稱自己當時很落寞、很有挫敗感地去了香港,1995年已感到創(chuàng)作有困難了,但在北京的空氣中他感到了能量;被問及新專輯的情況時則在現(xiàn)場放起了自己的新歌;他說每個人的音樂不像賽跑或拳擊,誰會把誰打倒或比誰快幾秒;他認為周杰倫的唱法有新意;他告訴問他為什么歌里總有一種憂傷的記者“那叫滄!保凰卮饐査F(xiàn)在是不是能寫出《童年》、《光陰的故事》的人:“我現(xiàn)在寫不出來,48歲的老男人你讓我寫《童年》?”
雖然問題五花八門,但是12月31日的演唱會才是昨天發(fā)布會的正題,羅大佑說:“這場不完全是我個人的演唱會,其實就是把我看成是寫歌的,主要是我的音樂跟很多人的合作!
通常,羅大佑都會自彈自唱一曲來結(jié)束新聞發(fā)布會,這次也不例外,只不過這次他沒有唱自己的歌,而是來自剛剛病逝的香港歌手羅文的一曲《明日天涯》。羅大佑說,這是專門獻給羅文的,歌中唱道:“你我會在天涯相逢。”
今日歡呼羅大佑
只緣浮躁又重來
一個二十多年前就開始走紅的臺灣歌者,不遠萬里來到北京,竟然受到如此熱烈的期待與歡迎,羅大佑持之以恒的魅力不由得我們不佩服。北京的歌迷對羅大佑的熱情很值得我們多問一個為什么。
一種最簡單的解釋曰:懷舊。所謂懷舊就是對受眾具有深刻而且長遠的影響力,這種解釋可以適用于很多前輩歌手,但不是每一個前輩歌手都可以盼望擁有羅大佑般影響力的。所以對羅大佑來說,懷舊顯然有不一般的內(nèi)涵,那就在于他的作品是影響人們心靈而不僅僅是影響人們時尚的。這里有一個特別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羅大佑與F4。此二者的擁躉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群,不僅年齡上分屬兩代,欣賞趣味與思維方式也存在著不可逾越的代溝。因此我們既必須正視今天羅大佑的知音不及F4的歌迷眾多的現(xiàn)實,也同樣無法想像F4如果在十幾年前出現(xiàn)能否與羅大佑一爭高下。F4的追星族們不會從羅大佑的詞曲中享受到他們所以為的美感,羅大佑的知音們也同樣搞不懂F4為什么能令新新人類瘋狂。
我曾經(jīng)滿懷心理優(yōu)越感地問一位F4的超級愛好者:“他們的歌里有什么令你著迷和感動的東西呢?”誰知回答竟是一句反問:“誰說我喜歡他們的歌了?”至此我才頓悟:原來現(xiàn)在新新人類的偶像崇拜已經(jīng)大不同于我們年輕的時候,他們追的是明星的人,而與明星的作品和內(nèi)涵無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下列現(xiàn)實:明星的容貌和時尚感對于他們走紅與否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決定作用;偶像的表面化導致流行的不穩(wěn)定,過去靠內(nèi)涵感人可以各領風騷三五年,現(xiàn)在靠容貌迷人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天;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新的造星機制勢必導致時尚魅力大于文化意味。
這樣的現(xiàn)實大概就是我們越來越明顯感受到的“浮躁”。過去我們覺得羅大佑的詞曲已經(jīng)夠通俗了,而現(xiàn)在主導流行的年輕一代歌迷們,連這樣通俗的內(nèi)涵都不屑咀嚼。所以一方面對北京的舞臺來說,羅大佑是遲到了二十年,另一方面對文化流行來說,羅大佑卻來得正是時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