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由張藝謀導演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將在廣州黃花崗劇院連演三場。這部已經(jīng)在北京、上海、臺北、香港和澳門等地演出過的“中芭”舞劇,其實爭議頗大。
北京熱鬧上海冷清
據(jù)悉,該劇去年5月份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場面隆重票房紅火。當演出落下帷幕,觀眾長達10分鐘的掌聲還在持續(xù)時,身著黑色中山裝的張藝謀終于出場亮相,他接過一束束鮮花,向高喊著他名字的觀眾不停鞠躬,場面非常熱烈。但是接下去在上海演出時,由于上海觀眾不太買張藝謀的賬,上海大劇院被迫將原定的四場演出減為三場。其實該演出兩個多月前就開始在上海地鐵、電視、報紙上展開了強勁的宣傳攻勢,對上海市場極為重視的張藝謀之前還專程飛來上海為燈籠“預熱”,但最終沒能取得像北京一樣的火爆效果。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幸福時光》這兩年在滬連遭“滑鐵盧”,再說上海觀眾一向酷愛經(jīng)典芭蕾舞劇,近年來國外各個版本的《天鵝湖》到滬上演幾十次都是連演連捷,而此次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給很多上海人的感覺是“穿著旗袍跳芭蕾”,是京劇、話劇、芭蕾舞、民族舞、現(xiàn)代舞的“大雜燴”,自然難討專業(yè)芭蕾愛好者的歡心。
眾說紛紜毀譽參半
許多觀眾認為,《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故事結(jié)構(gòu)很接近舞臺劇,人物交待也非常清楚,即使是第一次看芭蕾舞的觀眾也能看懂,而且融入了許多京劇的元素,有濃厚的民族韻味,劇中人物的服裝也很漂亮,新穎的舞美設計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多元化表現(xiàn)形式,令人看出編創(chuàng)者的匠心。張藝謀在芭蕾舞中首次創(chuàng)新地運用了電影手段,比如劇中三姨太和武生在看戲時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戲中戲《長坂坡》的京劇表演和芭蕾表演重疊在一起,耐人尋味。而三姨太被老爺強暴一場,更是張藝謀的神來之筆,他巧妙地運用了“皮影戲”,另外戲中打死人的場面,他采用醮“血”的亂棍打在雪白的墻上的喻意手法,無不讓觀者感嘆張藝謀的“老謀深算”。
而多數(shù)的詬病集中在《大紅燈籠》的“不芭蕾”上,認為張藝謀對于電影是內(nèi)行,但對于芭蕾舞劇他實在是個門外漢,他居然能讓“啞巴”了幾百年的芭蕾說出“人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芭蕾藝術(shù)家說:“真夠絕的,這可真趕上了前門外的大雜耍!”劇中的足尖動作確實非常少,肢體語言也微乎其微!侗本┩韴蟆芬仓赋觯骸啊洞蠹t燈籠高高掛》讓人們眼花繚亂的根本原因就是‘老謀’深算的多種藝術(shù)表演的‘卡通+團體操’,只不過披上了一件‘芭蕾’的外衣!
前中芭團長蔣祖慧說:“表現(xiàn)手法過于寫實了,實的地方太實,虛的地方又太虛,京劇的東西展現(xiàn)太多,人物的特征表現(xiàn)不夠鮮明。雙人舞應是該劇的重點,卻沒得到足夠的表現(xiàn),劇目的內(nèi)涵表述遠遠不夠,反正我不喜歡!
天津芭蕾舞團團長劉穎認為,可能該劇一味追求新穎獨特的東西,而忽略了一致性和連貫性,有的地方“散”了,前后搭配不起來;編舞上肢體語言表述不夠清楚、不到位,高潮的地方?jīng)]上去,完全靠舞臺劇的東西去渲染,例如最后的結(jié)局就是芭蕾舞的舞蹈動作已經(jīng)表達不了高潮了,靠下雪來烘托舞臺效果,讓人感覺不過癮。
張藝謀面對批評卻我行我素,他說:“看我的芭蕾累不著、不犯困!薄拔覍У陌爬倬褪且尭哐潘囆g(shù)變成大眾文化!辈恢缽V州觀眾接不接受張藝謀炮制的這一高雅的“大眾文化”?
金羊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