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趙本山擔任制片人、導演和主演的大戲《劉老根》3月5日起將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如今,剛獲得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大獎的趙本山已回到沈陽家中,準備與廣大“趙本山迷”和電視觀眾們共同品評他同范偉、高秀敏及諸位徒弟合力完成的這部新作。
關于接拍此劇的初衷,趙本山曾告訴記者,這是一部非常火爆的現(xiàn)代農(nóng)村戲,反映的 是德高望重的老支書被兒子頂下來后,去城里生活了一段時間長見識了,回到家鄉(xiāng)搞旅游餐飲業(yè),到街上利用民間藝術吸引觀眾,在50歲時實現(xiàn)了自己讓鄉(xiāng)親們富起來的夙愿。拍攝這部作品是想通過這樣一個載體,反映東北黑土地的濃郁文化底蘊,表現(xiàn)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他坦言并不在乎導演的名分,把東北農(nóng)村的生活展現(xiàn)給全國的電視觀眾才是關鍵。
作為劇中的男一號,在塑造劉老根這個靈魂式的人物時,為了突破以往臉譜化、表現(xiàn)化的村支書形象,趙本山頗費了一番心機。開拍之初,他經(jīng)常到村民家中閑聊,觀察新形勢下的農(nóng)家生活,豐富人物的個性。據(jù)悉,劇中劉老根生活中的言行,大都是趙本山自己設計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攝侄子來看望病中的劉老根那場戲時,趙本山從兩人的寒暄,到坐到炕上剝雞蛋的細小動作,都塑造得真摯樸實,毫無一絲表演的痕跡。劉老根進城前后的變化,趙本山表演得也很自然真實,真正把觀眾帶到了農(nóng)村的生活圖景中。
何慶魁曾參與了此劇的拍攝工作,與記者談及《劉老根》,他的話更爆料!皠偱臅r,未當過電視連續(xù)劇導演的趙本山也摸不到啥頭腦,一天只能完成一兩個鏡頭,都拍了好幾天了,一算才知道鏡頭總量還不夠剪輯出半集的。好在趙本山腦子快,做導演也速成,越往后拍越順利,靈感和‘鬼點子’越來越多,原定20集的劇拍到10多集的時候,基本脫劇本運作了,加上與高秀敏、范偉在合作表演方面輕車熟路,關機時再算,所拍鏡頭剪輯出30集也不成問題了。”何慶魁還說,在《劉老根》劇組,趙本山一度加戲改戲上了癮,使范偉飾演的“藥匣子”一角戲份大增,好長時間才回過味,不對呀,這戲叫《劉老根》而不叫《藥匣子》呀。
對觀眾而言,不論這部戲叫《劉老根》還是叫《藥匣子》,只要趙本山演,就愛看。對執(zhí)著的“趙本山迷”們來說,播出《劉老根》的3月份是“趙本山月”?
來源:《華商報》 2002年3月0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