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向記者暢談了她一生中遇到的三個“伯樂”的故事。
1983年,18歲的鞏俐高中畢業(yè)了,她想要報考聲樂專業(yè)。這個想法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鞏俐說:“父親告訴我,你喜歡干什么就去干,如果這行業(yè)你覺得能做好,那就盡全力去做。路是人走出來的!
當時,鞏俐最缺乏的是樂器,但家里根本沒有錢買。于是,父親費盡周折,最后花了10多元給女兒買了一架二手手風琴。鞏俐說:“爸爸媽媽其實一直希望我當老師,因為我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姐姐、嫂子、兩個哥哥也是老師,我受老師的影響太深了,而且也沒接觸過別的職業(yè)。但是,他們支持我從藝,這令我很開心!
當年,鞏俐報考了山東師范學院藝術系和曲阜師范學院藝術系的聲樂專業(yè),但最終名落孫山。談到這段往事時,鞏俐說:“如果當年考起這兩所學校中的一所,現(xiàn)在我肯定是個很優(yōu)秀的老師,而且我肯定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不過,現(xiàn)在看來還是沒考上比較好!
此后,鞏俐一邊打工一邊復習,準備再次高考。她先后在濟南市公安局當過解說員、山東文藝出版社當過資料員、山東大學幼兒園當過阿姨。在濟南市公安局當解說員時,她每月工資30元。發(fā)第一個月工資時,鞏俐花26元給父親買了一件人造棉棉襖;發(fā)第二個月工資時,給母親買了一條純毛圍脖。說起在山東大學幼兒園當阿姨的那段經(jīng)歷時,鞏俐說:“那時,孩子們的家長都特別怕我,都想討好我,深怕我給他們的孩子‘小鞋’穿。”
1984年,鞏俐先后報考了山東藝術學院表演系、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但鞏俐又失敗了。不過,正當她傷心苦悶的時候,幸運之神卻悄然降臨———鞏俐遇到三位“伯樂”
鞏俐遇到的第一個“伯樂”是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歌舞團的導演尹大為。
故事是這樣發(fā)生的:面對高考的屢屢失敗,鞏俐沒有想到后退。一天,她靈機一動,跑到濟南軍區(qū)前衛(wèi)歌舞團,說要找位老師給她輔導表演藝術。當時熱心的團長幫她介紹了著名導演尹大為。就這樣,尹大為便成了鞏俐的啟蒙老師。
在明師指點下,鞏俐進步很快,于是她決定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1985年,鞏俐帶著300元錢赴京趕考。可考前卻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在北京地鐵站,她的錢全被小偷偷走了。尹大為得知后,立即給鞏俐匯錢,替她解了燃眉之急。
在中戲考試時,鞏俐遇到了她的第二個“伯樂”———梁伯龍。
那天,中戲小禮堂來了700多名考生,而表演系只招20名學生。鞏俐的外貌雖不出眾,但她的表演卻征服了考官。不過,考官發(fā)現(xiàn)了她的那對“虎牙”時又流露出了擔憂,“這有可能影響人物造型。”畢竟當時還有很多候選人。關鍵時刻,主考官梁伯龍說話了,他說:“不要緊,到診所矯正一下就可以了!北M管高考成績與分數(shù)線相差11分,但鞏俐還是以優(yōu)異的專業(yè)成績贏得了考官們的認同,就這樣,經(jīng)過數(shù)次失敗后的她終于如愿以償跨入了中戲的大門。
鞏俐遇到的第三個“伯樂”便是眾所周知的著名導演張藝謀。在兩人長達八年的合作中,鞏俐從一個無名之輩終于成長為一名國際巨星。
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