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的《昨日遺書》終于出版了,我迫不及待找了一本來看。書拿到手里,卻禁不住有些失望,完全不是期待的樣子。倒不是挑剔書的內(nèi)容,本來也沒指望羅大佑的文字像他的歌詞一樣好,他就是通篇囈語也無所謂,就沖對他文字功夫的好奇心,買這書也值了。我難過的是,在內(nèi)地出版業(yè)的裝幀設計水準大大提高的今天,一本據(jù)說醞釀了很久,本應下工夫細做的書竟然如此出人意料的粗糙。
封面設計和用紙,與這家出版社以前編纂出來的系列圖書沒有區(qū)別。在這個什么都講包裝的年代,能讓羅大佑的書混同一般,設計思路實在“另類”。再翻開看看內(nèi)文,嚇一跳,很久沒見過書用這么大的字號,行距這么稀疏,莫非是為了方便老年人讀羅大佑?翻著翻著,書頁上突然出現(xiàn)一片奇怪的空白,先以為是漏排了,定睛細看,原來是把羅大佑文章中某句話再抻出來放大字號,用極淡的灰字印出來做裝飾,就連背面的字跡透過來也比這灰字清楚。這樣的版式設計,也不好理解。翻到封底,又嚇一跳,定價26元,怎么想都貴了點。我不甘心,總想說服自己買這書值得:雖然字大行稀但畢竟撐到了300頁將近10個印張,還附送收了羅大佑歌的CD,這書也不比以前編纂的方式還得付羅大佑版稅。算了,反正羅大佑的歌迷連打著飛機去上海聽演唱會的錢都出得起,區(qū)區(qū)26元確實不算什么。
幾年前,楊瀾出過一本書叫《憑海臨風》,因為字數(shù)少、圖片多被人稱為“注水書”,而現(xiàn)在圖文結合已經(jīng)成了出書時尚,圖片不再被認為是多余的水分。羅大佑這本書中,他自己拍的照片還是一個看點,雖然這些照片印在那樣的紙張上模模糊糊一點質(zhì)感沒有。給這本書注水的,是圖片和文字以外的東西。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2年4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