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特殊年代的恐怖記憶重現(xiàn)熒屏
日前一批改編自“手抄本”小說,反映抗戰(zhàn)、解放初期反特題材的作品有回潮之勢,制作商爭相投資開拍,讓特殊年代的特殊記憶再度重現(xiàn)熒屏。在這些翻拍“手抄本”作品中,以《一雙繡花鞋》、《梅花檔案》在當年最為流行。制作商之所以又將鏡頭瞄準特殊時期的作品,不僅僅是想別出心裁拼搶收視率,據(jù)《一雙繡花鞋》投資方海潤影視公司的制作人表示:“目前電視市場的需求量很大,很多題材已經(jīng)引不起觀眾的興趣,優(yōu)秀的劇本太少了,在創(chuàng)作時受到的限制太多,熒屏前警匪劇作品的創(chuàng)作正是陷入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避其舊圖其新,反特題材從其體裁、內(nèi)容、風格都與警匪劇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其在創(chuàng)作上也有很多新意和優(yōu)勢。”
喚醒觀眾的陳年記憶
以觀眾熟知的作品為載體是電視制作者創(chuàng)作的捷徑,《一雙繡花鞋》在“文革”時期曾被無數(shù)人傳抄加工出了十幾個版本。20世紀80年代初期,這部著名的手抄本小說除了被珠江電影制片廠改編成電影《霧都茫!吠,還被移植為話劇、川劇等10多個劇種搬上舞臺。而這段驚險故事連同故事發(fā)生的真實地點——春森路26號便深埋進觀眾的腦海,成為那個年代留給人們的揮之不去的恐怖記憶。《一雙繡花鞋》制作人說:“該劇觀眾的收視群體我們基本定位在30歲以上,他們是經(jīng)歷過‘手抄本’流傳的一代人,對那段歷史比較熟悉,因而這種作品對他們具有相當?shù)挠H和力。”而作品對于歷史的把握和再現(xiàn),由于動蕩年代給予人們深刻的回憶,勢必引起觀眾的共鳴,歷史的厚重感也是作品不可缺少的方面,相比之下一般警匪劇就不具備這樣的優(yōu)勢。
懸念、恐怖、言情三合一
與原版“手抄本”相比,電視版《一雙繡花鞋》、《梅花檔案》更強調(diào)了作品中懸疑、恐怖、言情的三位一體,電視版《一雙繡花鞋》、《梅花檔案》首次在熒屏前再現(xiàn)了潛伏在敵人內(nèi)部的臥底偵察員的驚險經(jīng)歷。《一雙繡花鞋》的導演徐慶東曾導演電視劇《重案六組》,在提起該劇時他以“故事好看”為制作標準。他說:“警匪劇好看就在于它強烈的懸念色彩,《一雙繡花鞋》也要延續(xù)警匪劇的特色,并且還具有一定的恐怖感。‘手抄本’流傳的年代本身就具有一種神秘感和真實性,電視作品在改編時,在原著基礎(chǔ)上更加強調(diào)節(jié)奏、氛圍營造,以及信息量的豐富,力求通過鏡頭將讀者的第一感覺表達出來!背酥猓H情、言情色彩也大大加強,徐慶東說:“劇中對父女情、同事情、以及愛情的描寫都加重,為此還特意加入了一些新人物。”
大反派變成好同志
相對于警匪劇的改編,“手抄本”改編難度遠遠高于一般的刑警戲。《一雙繡花鞋》改編歷時近兩年之久,制片人說:“難度在于一些重點人物的把握,像林南軒在原作中是個大反派的形象,但在本劇中他卻是潛伏在敵人中的多年臥底,飽受被朋友誤解、親人分離之苦。”該角色由一貫擅長塑造反派的錢勇夫擔當,他本人在當年電影版《霧都茫茫》中出演林南軒,此次雖然角色名字未做任何更改,但人物形象卻迥異于原版。錢勇夫擔心這個人物不能被觀眾理解,“時代不同了,電影《霧都茫茫》中以夸張表演、氛圍渲染作為看點,但現(xiàn)在人們的審美觀已經(jīng)不同,展現(xiàn)林南軒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是該劇的亮點,雖然戲份不多,但全劇以林南軒為線索來展現(xiàn)革命者的犧牲精神,不知道觀眾看后能不能理解那個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