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建中導演的《大鴻米店》終于在7年后通過電影局審查,并開始在全國上映。
由于《大鴻米店》深刻描寫了人物的畸形心態(tài)以及大段的情欲戲在放映后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同時也讓中國電影的分級制度呼之欲出。據(jù)片方透露,該片定位為成人電影,未滿18歲的青少年將被各影院婉拒購票。
《大鴻米店》改編自蘇童的小說《米》,蘇童的這部小說秉承了他一貫的“人性本惡”的創(chuàng)作原則,講述了在20世紀20年代一個叫大鴻的米店中的故事,伙計五龍與馮老板及其兩個女兒間勾心斗角,仇恨報復,使影片中的人物充滿畸形心態(tài)。在采訪中,盡管黃建中導演一反媒體宣傳的電影被禁7年的說法,表示電影從未被禁,只是因拍攝電視劇而耽誤了5年。但在觀看該片中,記者卻發(fā)現(xiàn),這部影片一直沒有通過審查的原因,除了黃建中導演自己所說的原因外,片中兩場長達2至3分鐘的情欲戲與電影本身反映人性丑惡的壓抑主題也是絕對分不開的。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都表示,這部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罕見的,將是對社會和觀眾承受能力與寬容度的一次考驗。所以正如片方猜測的,《大鴻米店》自攝制完成后就因描寫人性丑惡與情欲鏡頭在業(yè)內(nèi)頗受爭議,7年來一直沒有通過審查的原因也不言自喻了。
記者還觀察到,由《米》改名后重新登上銀幕的《大鴻米店》不僅沒有刪掉任何一個有爭議的鏡頭,反而還被發(fā)行方打上了“貪婪、欲火、通奸、亂倫、強暴、仇恨、冷血、暴力充斥的懸疑爭議片”的字眼,尤其是“成人電影,兒童不宜”的宣傳詞,更讓這部影片分外扎眼,而發(fā)行方更是摩拳擦掌,全面看好該片的市場潛力。
對此,黃建中導演對記者說:“我主張打上‘成人電影,兒童不宜’,并不是故弄玄虛,標新立異。而是因為影片的主題從文化的角度來反映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通過對舊社會制度的鞭撻,來反映新社會的美好。因此片中難免就會出現(xiàn)血腥、暴力鏡頭甚至是部分少量的情欲戲,這樣我們的少年兒童就很難接受。我覺得從對社會負責這個角度講,影片打上‘少兒不宜’是合適也是應該的。如果因此就把影片定為三級片,這對我很不公正。”
從《周漁的火車》到《大鴻米店》,許多觀眾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影片審查的尺度似乎也正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而逐漸放開,但要想讓中國電影達到一定的深度,僅停留于老少咸宜,是根本不能適應發(fā)展要求的。正如專家所指出的: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建立中國電影分級制度。從《周漁的火車》的幾經(jīng)修改到《大鴻米店》7年后上映,中國電影正露出多元化、完善化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