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斯頓之夜”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即將在保利劇院揭開迷人的面紗。該劇將傳統(tǒng)梅派京劇與西洋大歌劇“嫁接”起來,把史詩劇的意境、氣派和傳奇劇的情節(jié)、審美熔于一爐,利用大劇院的先進設備、高科技的舞美手段,給人不一般的感覺
4大看點
看點一:200套豪華的服裝
《大唐貴妃》的全部服裝和造型設計均邀請浙江小百花的藍玲和張穎主刀,極盡豪華之能事,僅貴妃出浴一場,史敏逐一展示的粉色披風、“六幅湘紋”、吊帶紗衣就令人咋舌;安祿山的契丹特色戲服以及“安史之亂”時出現(xiàn)的金光閃閃的軍服也都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看點二:出人意料的舞臺布景
開頭和結(jié)束時從天而降的梨花簾幕,華清宮“貴妃沐浴”中出現(xiàn)的聲光瀑布以及前后升降舞臺表現(xiàn)楊國忠、安祿山互斗,升上升下的三塊巨大金箔等都出人意料。
看點三:強大的演員陣容
《大唐貴妃》的演員陣容在近年的京劇舞臺上實屬罕見,梅葆玖、張學津等扛鼎的主角自不必說,就連女扮男裝飾演李龜年的王佩瑜、飾演楊國忠的張達發(fā)等一開嗓也必是喝彩不斷。
看點四:最龐大的伴唱隊伍
該劇的一大突破就是請來了歌劇院的合唱隊,披上紗衣,現(xiàn)場伴唱,在序幕、長生殿、仙橋會等段落,他們氣勢磅礴的伴唱無疑對烘托氣氛起到重要作用。
6個最佳瞬間
最搶人眼球的瞬間
序幕中,舞臺變成了巍峨的宮殿,前景是潔白的石欄,中景是三塊巨大的金板,后景是逼真的天幕畫,三者相互輝映,煞是壯觀。
最鬧猛的瞬間
第三場《梨園知音》是梅派傳統(tǒng)戲所沒有的,幾十號人在舞臺上分別展示起京劇中的唱、念、做、打各項絕活。
最精彩的才藝展示瞬間
在《梨園知音》中,說到李隆基自封為梨園始祖后,即興打了一通鼓,鼓聲輕重緩急、錯落有致,全場觀眾大氣不敢出一聲。
最過耳不忘的瞬間
《長生殿》的唱段雖已膾炙人口,但于魁智圓潤清剛的嗓音與李勝素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唱腔依然會讓您大呼過癮。
最令人期待的瞬間
梅葆玖和張學津先生作為當今中國京劇界泰山北斗式人物,許多人都是沖著此二人大名去的。在最后一場《仙境續(xù)緣》中,69歲的梅先生盛裝出場,韻味十足,從高高的“瑤池”上走上走下,賣力程度絲毫不遜年輕人。
最“費盡心機”的瞬間
《馬嵬坡》一場導演在布景上頗下工夫。以升降臺的形式描述兩軍對壘,又以旋轉(zhuǎn)中央舞臺的方式區(qū)分戰(zhàn)場與唐李兩人的逃難地。最特別的是楊貴妃用白綾自盡后,后景的梨樹布景自動打開一個缺口,貴妃緩緩步入,意境之美,讓人難忘。滿巖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