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風(fēng)靡全球的愛爾蘭踢踏舞《大河之舞》就要來到北京在首都體育館連演8場。盡管我們已經(jīng)看過不少的踢踏舞表演,對它所帶來的那種激情動感的氣勢已經(jīng)不陌生了,但是有時在看過舞者變幻莫測的華麗舞步后,卻總仿佛還隔著一層面紗,難以感受到踢踏舞所帶來的全部魅力。此次號稱“世界第一踢踏舞”的《大河之舞》第一次在京城上演,人馬未到已經(jīng)悄然帶起一股踢踏熱,揭開踢踏舞那些神秘的面紗,也許會讓人們在欣賞《大河之舞》時充滿更多的樂趣。
揭秘之一:
“踢踏”不是愛爾蘭專利
隨著《大河之舞》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掀起舞臺熱潮,愛爾蘭舞蹈似乎也和踢踏舞畫上等號。事實上,跳踢踏舞并非愛爾蘭人的專利,美國和俄羅斯的民族舞中也有踢踏舞步的特色,只不過風(fēng)格不同。愛爾蘭人跳的踢踏舞是當(dāng)?shù)孛褡逦璧傅囊环N,強調(diào)“踩”和“踏”,舞者僅靠著下半身帶來的震動來營造視聽效果,而舞者整體隊形的美感既是特色,也是一種禮儀;俄羅斯民族舞也有“踩、踏”的部分,但“踢”的就不多;至于美式踢踏舞,很具個人風(fēng)格,也很即興,美國人的踢踏舞不僅腳動,上半身也會流暢地舞出獨特的感覺,通常一個人就能在舞臺上制造不錯的效果。
揭秘之二:
上半身不動源自傳說
《大河之舞》中最著名的場面就是數(shù)十舞者站成一排,上身正直不動整齊劃一的表演。跳舞只動下半身,不動上半身的恐怕只有愛爾蘭踢踏了。這種特別的舞姿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一是說當(dāng)年形成愛爾蘭民間舞蹈的時候,因為跳舞的場地狹小,沒有空間留給舞者揮舞手臂,只好手緊緊地貼著身體跳舞;另一傳說是,愛爾蘭信奉的宗教教旨中認(rèn)為,如果人的手互相接觸容易使人產(chǎn)生邪念,所以為了避諱,愛爾蘭的踢踏舞就不動手只動腳了。
揭秘之三:
專業(yè)演員從3歲開練
《大河之舞》中的很多踢踏舞演員一般在3歲的時候就開始了訓(xùn)練,這點與芭蕾舞演員有相似的地方。而踢踏舞與芭蕾舞不同的地方在于如果一個人對踢踏舞感興趣的話,在年齡較大的時候也可以練,而芭蕾卻不行。
揭秘之四:
踢踏舞挑演員看速度
踢踏舞對舞者的體型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最主要的要求就是速度,它要求舞者對節(jié)奏和速度有很好的感悟力。愛爾蘭踢踏舞是非?斓,如果對速度沒有很好的感悟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據(jù)《大河之舞》制作人朱利安說,踢踏的世界紀(jì)錄是1秒鐘踢踏32下,而“大河”表演時踢踏頻率一般也在15到20下之間。
揭秘之五:
一雙舞鞋價值不菲
踢踏舞以腳踢踏地板為主要表演形式,一雙好的舞鞋至關(guān)重要,好些的舞鞋需要50歐元,特殊的更貴。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最有意思的是鞋底,在鞋跟和鞋尖都分別釘有釘子。大部分的鞋底是纖維玻璃做的,但有一些也是合成皮。如果稍不注意,踢踏舞也會造成舞蹈傷害。鞋子的選擇是跳踢踏舞的第一要務(wù),其次,要隨時注意腳大小的變化,有時候會隨著天氣冷熱而有變化,鞋子的形狀也會隨著腳而變形。
揭秘之六:
舞鞋里裝著麥克風(fēng)
踢踏舞全靠舞鞋踢踏地板營造音響,一般情況下舞臺上都放置很多麥克風(fēng),不過當(dāng)只有幾個演員表演時,場地里的音響就很微弱了。為解決這個問題,《大河之舞》演員的鞋底處也牢固地粘上了微小的麥克,并且腰上還帶著電池。
揭秘之七:
地板特制需木匠隨團
《大河之舞》表演用的都是特制地板,他們到世界各地演出都是帶著自己的地板,一般最底下是一層鋼板,中間是塑膠地板,最上一層是特制木板,因為演員會固定在一個地方跳舞,經(jīng)常會把木板踏破,一般一周左右時間會換一次木板,而且舞蹈團帶著自己的木匠,以便隨時修補。
晨報記者 高文寧
鏈接1踢踏舞之中國“明星”
★帕爾哈提:東方歌舞團舞蹈演員,堪稱中國跳踢踏舞的頂尖高手。來自新疆的帕爾哈提從小就在民族舞的熏陶中成長,進入專業(yè)舞蹈演員行列,在做著本職工作的同時,對踢踏舞大感興趣,甚至自己照著錄像帶練習(xí),基本屬于無師自通,而且迅速成熟的那一種。去年東方歌舞團推出大型歌舞《蔚藍色的浪漫》時,有一個節(jié)目就是踢踏舞的表演,帕爾哈提還臨時受命擔(dān)任教練,帶領(lǐng)一群演員完成了具有核心技術(shù)的踢踏舞表演,大獲成功。
★孫紅雷:演員,曾經(jīng)的踢踏舞高手,據(jù)說孫紅雷在中央戲劇學(xué)院上音樂劇班的時候,因為音樂劇是歌舞相融的一種表演形式,所以舞蹈是必修功課。孫紅雷對踢踏舞情有獨鐘,因此也曾成為一時高手。
★李琦:演員,不過李琦曾在一次電視節(jié)目中說年輕時候還是踢踏舞高手呢,他說年輕時專門學(xué)過踢踏舞,而且跳得不錯。
晨報記者 高文寧
鏈接2《大河之舞》高價票也熱銷
雖然距離《大河之舞》第一場演出還有半個月,從接受預(yù)訂售票開始的3天內(nèi),所有8場的最低價位80元的門票就已被預(yù)訂一空,180元、380元、680元的門票也已經(jīng)售出三分之二了,就連880元及1280元的頂級(場地)門票也出乎意料的熱銷。面對《大河之舞》的火爆銷售,不禁讓人想起當(dāng)年張藝謀執(zhí)導(dǎo)的歌劇《圖蘭多》門票熱銷的場面。而這一切更加證明了一點——藝術(shù)是無國界的,只要是精品,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擁有相同的回應(yīng)。
此次引進《大河之舞》這樣一個全球熱演的藝術(shù)精品,在制定票價的時候還特別考慮到了國內(nèi)觀眾的消費能力,即使頂級票價也只是它所到之處的中低檔票價。同時,主辦者還為頂級門票制定了許多優(yōu)厚的條件,這也促使購買者不僅僅局限于白領(lǐng)階層,真正喜歡藝術(shù)精品的人也加入了購買頂級門票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