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立調查中進行深度剖析
2011-10-20 14:23:00 我要評論
來源: 大眾網[提要] 當我們將目光對準“轉調”、聚焦棗莊,一個承載社會變遷、經濟發(fā)展的重大選題便躍然入思,在思想的指引下,三天兩夜調查,三度調整專題,精雕細刻細節(jié)……
在獨立調查中進行深度剖析
——中國新聞獎獲獎專題《千年煤都的生死變軌》幕后
馮瑋程
引子:
毋庸置疑,2010年,“轉方式、調結構”這條重大戰(zhàn)略發(fā)展主線在全國上下風起云涌,而棗莊——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調”的腳步早在四年前已經悄然啟動,時至今日其極具典型意義的成果已令同類城市刮目。為深刻記錄棗莊不平凡的轉型之路,繪制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樣本”,用新媒體的責任為“轉調”求解,2010年8月底,大眾網重磅出擊,通過一番深刻的“獨立調查”,完成了一個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多媒體的宏大專題——《千年煤都的生死變軌》,并一舉獲得了第二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發(fā)乎思,始于行。當我們將目光對準“轉調”、聚焦棗莊,一個承載社會變遷、經濟發(fā)展的重大選題便躍然入思,在思想的指引下,三天兩夜調查,三度調整專題,精雕細刻細節(jié)……我們開始了一場艱苦的“解剖”。
一、目光
宏大主題的“微觀”選擇
2010年,新聞熱點集中在幾大方面:中央提出重大戰(zhàn)略“轉方式、調結構”、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全國人民戰(zhàn)勝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十七屆五中全會確定“十二五”發(fā)展藍圖等,我們如何在眾多的新聞熱點中選擇一個點,即要與山東有密切關聯,又能跟緊扣時代的脈搏?既能體現宏觀的主題,又能有微觀具體的闡述?我們一直在思考……
沒有想到,無意中的一次棗莊之行,撞開了我們思想的大門。
6月底的一個周末,大眾網組織員工到棗莊旅游,當我們踏上臺兒莊古城的瞬間,眼前的亭臺樓閣、蜿蜒溪流,立即顛覆了棗莊歷史上“一灰二黑”的形象。這一趟,我們沒有白來,在沉醉于美景的同時,我們聽到了棗莊如何發(fā)展旅游業(yè)、服務業(yè)的故事,聽到了陳偉市長用50萬噸煤換來一座古城的故事,看到了已經關停破產后的甘霖煤礦重獲新生的勃勃生機。太多的故事,不正是棗莊“轉方式、調結構”的縮影嗎?而棗莊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代表,其轉型的意義更加深遠。
這個意外的收獲讓我們興奮,回到濟南,我們的功課并沒有停止。通過翻閱資料、初步采訪獲悉,棗莊的城市轉型得到了山東省委、省政府乃至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幫助資源枯竭地區(qū)實現經濟轉型”,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山東省實施“一體兩翼”發(fā)展戰(zhàn)略,把包括棗莊在內的魯南地區(qū)定位為重點開發(fā)區(qū)域。200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棗莊被列入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市,也是東部地區(qū)唯一的城市。這就意味著棗莊的發(fā)展已納入到國家戰(zhàn)略。
早在2009年12月,大眾網就以先覺的意識開辟了網絡求證類欄目——獨立調查,其根本就在于通過網絡媒體還原事實真相、調查新聞幕后。這次,能否用我們《獨立調查》的視角去剖析棗莊轉調?能否通過“解剖麻雀”的方式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求解?以小見大,以微見巨是否可行?2010年7月的一次選題會上,總編輯朱德泉回答了這個問題:“通過我們已有的《獨立調查》欄目,棗莊這只‘麻雀’,我們一定要‘解剖’,棗莊的四年轉型之路注定會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fā)展的鮮活范本!”
二、腳步
三天兩夜的連續(xù)調查
8月28日,作為《獨立調查》欄目的特派記者組成員,朱總親自帶隊,總編助理、采訪中心主任李冉,采訪中心副主任馮煒程,視頻記者韋輝啟程。
這一天,正值全省旅游重點項目現場會在棗莊召開,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直接來到臺兒莊古城。我們冒著淅瀝的小雨,直奔現場采訪。在雨中,傘下那個興致勃勃的導游好生面熟,走近一看,原來是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偉,他正饒有興致地陪同省旅游局局長于沖和全省各地分管旅游的領導參觀,一路上如數家珍,邊“游”邊“導”。
就在這個現場中,我們第一次正視陳偉——棗莊蝶變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性人物。正是因為有了這次“路遇”,才有了我們第三天對陳偉長達150分鐘的訪談。
從雨中的白天到霓虹的夜晚,長達半天的采訪,我們“看”景點、“逛”店鋪,采訪了路旁的商販,“討教”了棗莊市旅游和服務業(yè)發(fā)展委員會的副主任董葉莖,參加了臺兒莊古城與深圳錦繡中華景區(qū)管理合作簽字儀式……半天下來,臺兒莊古城作為世界級文化旅游資源的四大稀缺價值了然于胸,我們對這座古城有了再認識,也充分領悟了棗莊打造“二日游”戰(zhàn)略的智慧。
作為棗莊轉型的三大戰(zhàn)役,發(fā)展文化旅游只是其中之一,還有發(fā)展煤化工、加快城市發(fā)展兩大戰(zhàn)役,要想徹底解剖這只“麻雀”,必須把“五臟六腑”全都探查清楚。于是,在隨后的兩天里,我們馬不停蹄,先后前往棗莊市交通局、市政府、市中區(qū)正在拆遷的棚戶區(qū)、煥然一新的全民健身中心、中聯水泥、甘霖煤礦等地進行實地采訪。
這些采訪,有的是兵分兩路,有的是集體行動。29日,為了現場體驗剛剛試運行的BRT,李冉和韋輝帶著攝像機上了車,從司機到乘客,現場采訪、視頻對話,棗莊BRT確實解決了同城化、縮短各區(qū)間時空距離的問題。就在記者們上路的同時,德泉老總和煒程正在交通局,傾聽魏成剛副局長如何把網名改成“BRT有問必答”與網友互動交流的經歷。就這樣,現場采訪與大量的背景挖掘,讓我們對棗莊的城市發(fā)展有了交互式的認識。
BRT采訪2個小時,到市政府了解情況2個半小時,去中聯水泥1個小時,到棚戶區(qū)1個小時……因為時間有限,短短的三天被我們高效地用“小時”劃分著。連軸轉的采訪強度大,密度高,29日下午,當來到市中區(qū)的棚戶區(qū)現場后,李冉撿了塊稍微大點的石頭一屁股坐了上去,德泉老總開玩笑地說:“真像來砍磚的農民工啊……”
白天如此,晚上也基本閑不著。市政府辦公廳為此次采訪提供了足有一扎厚的材料,有各種會議的講話,有重要的文件精神。為了盡快掌握棗莊轉型的精髓,回到酒店,閱讀大量的材料是必修課,短短兩個夜晚,每每房間的燈都是子夜之后才會熄滅。
三、感悟
專訪市長的肺腑之言
作為棗莊“轉調”的主要指揮官之一——市長陳偉是必須要專訪的人物。得知我們的來意,陳偉十分樂意接受采訪,但是因為公務繁忙,采訪時間卻遲遲不能確定。
雖然市長的專訪時間無法確定,但是我們的既定計劃卻不能推遲,先采著能采的再說。30日上午9點,我們按照計劃來到了甘霖實業(yè)公司,董事長徐永和詳細地向介紹公司破產轉型的歷程。交流剛剛進行了20分鐘,我們突然接到電話,陳偉市長一個小時之后可以接受采訪。
旋即,我們帶著歉意暫時告別,立即乘車前往棗莊軍區(qū)的辦公樓——市長專訪的地點。來到辦公樓,我們將一個會議室稍作調整,將桌椅重新擺放,借助現場的屏風和國旗,一個簡易的“二對一”訪談現場就這樣搭建起來。
不一會兒,陳偉來了。
德泉老總與李冉對話陳偉。陳偉對棗莊的轉型過程歷歷在目,滔滔不絕,從發(fā)展煤化工、如何與聯想談判,到發(fā)展文化旅游、如何做大臺兒莊古城,再到加快城市建設、如何親自上陣寫社論,原計劃他只有不到1個小時的采訪時間,最終卻因為雙方的默契,不知不覺延長到了2個多小時。棗莊四年的蛻變過程,從這個指揮者、親歷者口中說出,其中五味雜陳。
“轉方式、調結構也好,城市轉型也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是鳳凰涅盤,是一個蛻變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棗莊轉方式、調結構是逼出來的。棗莊的唯一出路是走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之路,這是棗莊最大的科學發(fā)展觀!薄皸椙f需要什么樣的城市精神?我看就是甘吃天下人不愿吃之苦、敢為天下人之不敢為之為!”在對話的過程中,陳偉語錄頻出,我們在聽其深刻剖析的同時,也為一個敢作敢當、有大智慧、大胸懷的市長而感動著。訪談中,除了工作,陳偉也不避諱一些私事,比如他和司機去小飯店吃面,被人網傳腐敗,比如他每周都要去菜市場買菜被人認出等等,沒當講到這些,對話的現場就響起我們會意的笑聲。
市長專訪結束時已經中午接近12點了,我們又立即返回甘霖,繼續(xù)早上的采訪。
四、呈現
章回論述的多層展示
三天兩夜的現場采訪,素材已經基本掌握齊全,然而如何呈現又成為擺在面前的問題。根據網絡的傳播規(guī)律,我們確定了制作一個厚重并立體的專題,綜合運用多媒體的各種展現手段,集合圖、文、音、視頻、falsh、背景音樂來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現。
在這次重大選題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德泉老總操刀完成了兩萬八千字的主打稿——《2007-2010,一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死變軌——棗莊:“轉調”路上“破繭成蝶”》,全稿由5個章節(jié)構成,標題采用章回體,抑揚頓挫、層層遞進又相互關聯,內容涵蓋了棗莊4年轉調的各個關鍵性節(jié)點,“三大戰(zhàn)役”的各個經典之作。
以主打稿件為依托,編輯中心和美編對專題進行了兩次調整,確定了“三步走”的發(fā)布進程。首先是在第一時間,以連續(xù)報道的形式在網站首頁發(fā)布主打稿,第二,將稿件集合成《獨立調查》欄目的固定模板,予以二次發(fā)布;第三,通盤修改專題,形成最終的“華麗”專題頁面。
將專題的形式與內容調整至最高水準,這是大眾網一貫的要求。采訪團隊和頻道建設部主任張峰、首席編輯余梁,數碼設計部主任劉赟又“泡”到一起,研究頁面如何調整。幾個夜晚過去了,一個代表大眾網制作水準的專題——《千年煤都的生死變軌》躍然網上。除了主打稿件,細心的編輯們又搜羅了大量的背景資料、視頻資料,圖片資料,整個專題以三層的結構作為最終版,實現了厚重、立體、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
結尾:
2007-2010年,棗莊走過了這個城市歷史上最不平凡也最有意義的四年:城市轉型,破繭成蝶,生死變軌!
2010年8月,大眾網將這段不平凡的歷程,用媒體的視覺進行記錄,以媒體的責任予以傳播,解剖一個“麻雀”,洞察一個時代的變軌交響!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