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內地中文簡體字版權幾經周折最終落戶廣州出版社。此前一直與金庸有良好合作關系并已續(xù)約長達10年之久的三聯出版社,首度向記者曝出“肥水”流入他人田的種種內情;首先是金庸先生不滿三聯出版社開出的15%的版稅太低,續(xù)約時又提出令三聯“望而卻步”的要求,最后,雙方不得不惜別10年的合作緣分,眼睜睜地看它落入他人之手。 談及與《金庸作品集》10年之久的緣分,三聯出版社周總編顯得頗為無奈。他不無遺憾地介紹說:三聯在1991年買下金庸作品集時,國內對金庸還知之甚少,當時也只是在一些地攤上能瞧見印質粗糙的金版小說。而自從三聯開始對金庸作品做精心包裝,以36冊為一套成捆銷售后,便打開了金庸小說在內地的銷售市場。 談到當時定出的在內地出版市場并不多見的高達15%的版稅,他解釋說這主要是基于當時的市場情況而定的,而簽約10年后,社里跟金庸再次談到續(xù)約條件時,金庸便提出了續(xù)約的3個新條件:1.版稅提高至18%。2.出版社每年必須完成的最低銷量。3.《作品集》的銷售每年要以10%的速度遞增。對此,認為市場已趨飽和的三聯出版社在既不愿白白丟失正在走紅的市場,又為新條件的苛刻而為難時,曾寄希望于金庸先生能降低門檻,以維護他們之間已經有的10年緣分,但最后還是一切告吹。(高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