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首拿腔拿調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火了個雪村;2002年,“大紅人”雪村“諸事不利”,為版權沒少打官司。嘔心瀝血的無聲劇《小王》中途夭折,更要命的是人家覺得他那套“音樂評書”的新鮮勁也就到這兒了。就在記者覺得雪村可能就此在歌壇銷聲匿跡的時候,突然得到了他馬上要進琉璃廠一個小錄音棚,為第二張《音樂評書》專輯錄音的意外消息。
意外之一是,狹小的錄音間不足十平方米,主角卻并非雪村一人,雪村還介紹了一串和他一樣樸實的名字,有劉鵬、鐘力風、張德生、楊漫等等。雪村說這些人的創(chuàng)作都和他《音樂評書》的理念不謀而合,只是沒有渠道讓人聽到,所以原本是他第二張個人專輯的唱片成了“大家”的合輯。《音樂評書》終于結束了雪村一人獨撐的局面,在不少人認為它就要死了的時候,隊伍反而壯大了。
意外之二是,雪村一反“東北人”和“梅”時代的溫和、輕松或者說是“故作輕松”,從他已經(jīng)寫完的五首作品看,除了《我要回唐山》里有唐山方言外加好人好事主題,與《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一脈相承之外,其他作品在音樂上都呈劍拔弩張之勢,內容更是尖銳。比如,《臭球》直指黑哨和部分球員缺乏職業(yè)道德;《辦公室》把職場“婚外戀”的種種丑陋剖白到無處躲藏;《爆肚孫》把一個為了錢而追求“爆肚孫”丑閨女的青年的心態(tài)刻畫得五味雜陳……記者半開玩笑地問雪村:“什么時候成‘憤青’了?”雪村一臉正色道:“我們對這個社會是要有責任心的。我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也不搖滾,就是要說點想說的話,真話。”
與《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相比,可以說雪村這一輪出擊更具流行性,受眾覆蓋面更廣,也更有殺傷力?梢灶A見,今年上半年,沉寂了一年多的雪村又要火起來了。不過,凡是接觸到這些創(chuàng)作完畢只差錄音的作品,大家的擔心都一樣———發(fā)行審查時是否會遇到阻礙?如果真的受阻,改是不改?“不改。那我就通通放到網(wǎng)上,然后再重做新的”,雪村回答的時候不含糊。盡管說這話時他一定想到那樣做的直接后果是盜版泛濫,作為原創(chuàng)音樂人,他將顆粒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