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央視直播奧斯卡 自信提升包容力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4-03-04
|
|
|
中央電視臺第六套節(jié)目如期播出了美國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全程實況,如果不是考慮到時差問題與中國觀眾的收視習慣而延后12小時,那CCTV應該算是破天荒第一次對“奧斯卡之夜”進行直播,這自然還要包括CCTV的攝影機首次架上洛杉磯柯達劇院門外的紅地毯。這是一個極富象征意味的動作——中國以日益開放甚至主動的心態(tài),參與全球文化的對接;當然,這個有著自身深厚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必然有自己的觀察視角。
時光荏苒,從全然不知外界寒暑,到批判性對待,再到觀賞性引進,今日已然是天涯可共此時……進入我們視野的色彩正是如此豐富多彩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洪水猛獸”、“腐朽生活”漸漸淡出,政治的歸政治,文化的歸文化,中國在參與中感知著自己的文化自信力。
在CCTV直播“奧斯卡之夜”之前,中國的電影人已經(jīng)幾番為“小金人”跟世界同行同臺競技,最終華人電影《臥虎藏龍》開花結(jié)果。也許正是這一次有效參與,大大拉近了中國人同奧斯卡之間的距離。所以此后的“奧斯卡之夜”,雖然不一定同樣能有同胞獲獎的欣喜,但國人卻也未必因此而成“看客”——文化藝術(shù)的穿透,原本就最具普遍感染,而有效的參與更是絕妙的粘合劑。
奧斯卡是個最新的話題,卻絕對不是孤例。中國人姚明進軍NBA,不知引得多少中國人更加關(guān)注那個匯聚了世界一流籃球高手的“戰(zhàn)場”。
諸如此類,常常會令人想起“文化霸權(quán)”的概念。美國的經(jīng)濟強力,確實使自己的文化特征向全球滲透。但事態(tài)的另一面,則少有人提及——文化的霸權(quán),往往也是在文化的擴張過程中被消解的。奧斯卡與NBA的國際化,正是這兩者霸權(quán)被消解的必然過程。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不論是大概念還是小概念,文化,作為人類智慧的積淀,最是容易而且也必然會發(fā)生移花接木、取長補短的互動。中國的大唐盛世,薈萃五族而成就文化精華,而其中諸多元素傳播開來,又成為世界至少是東亞文化的公共部分而不為中國所獨有——這樣一個吸收與發(fā)散的過程,是每一個強勢文化的起點與歸屬,美國也概莫能外。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對于全球文化的主動對接,具有深刻的積極意義。美國文化具有相當?shù)南冗M因素,但顯然不會是世界文化的最高形態(tài),全球化的激烈互動,也正是醞釀新元素的舞臺,中國身處其中,恰逢民族振興的緊要關(guān)頭,一種對于文化有容乃大的氣量與博采眾長的智慧,須臾不可或缺。
這樣的一種成長,只有在充分的多向交流的溝通中,才能達至最大值。這一面,是油畫、芭蕾、咖啡與香水的西風東漸,那一面,是國畫、孔子、艾菲爾鐵塔身著“紅裝”的中法文化年;這一面,是CCTV直播“奧斯卡之夜”,那一面,是CCTV-9境外落地而且電視用戶迅速攀升。感受到自身文化的可貴與他國文化的價值,于是文化的自信力與包容力才會相得益彰,比翼雙飛。
即便拋開所有高于行為的思想,就算回歸到這一話題的最初層面,結(jié)論依然是愉快的:康德有言在先,多元正是幸福的本原。如今世界文化色彩斑斕,而又有先進的科技架橋鋪路,心靈的門戶還有什么理由不統(tǒng)統(tǒng)敞開,去跳進這享受多元多姿的幸?駳g中呢?
編輯:
|
|
|
|
|
|